喷农药
时间:2021-04-17 20:33:56 来源:燕赵民声网_致力于燕赵百姓生活资讯传播! 责任编辑: 点击数:729
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马率芳
流逝的岁月,不能复返;艰苦的历练,难以忘怀。
四十多年前,农业学大寨运动如火如荼强势开展。县、社、队干部执行“一二三”(即每年参加生产劳动各一百天、二百天、三百天)制度,既是政治任务,又是硬性规定。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大队干部,为了保证甚至超过300天劳动任务,白天忙于开会、处理村务,利用晚上时间让生产队长派工参加生产劳动。
生产队长派袁迎春和我,晚上给棉花喷药粉,防治棉蛉虫、造桥虫等虫害,任务是每人两袋“敌百虫”、一袋“可湿性六六粉”,晚饭后,我们用排子车从生产队仓库,取出6袋药粉、两个喷粉器、一个大铁簸箩及一把铁铲,向村南棉花地走去。
月光照射下,一望无际的棉花地令人心旷神怡,深绿色的棉花叶上挂满露水珠。正是喷药粉的好时机。把药粉按比例搅拌好,各装上满满一药筒,腰间系上一块塑料布,进入棉垄间,把药筒抱在胸前,用一绑带挂在脖子上,右手摇转喷粉器摇柄,开始喷施。袁迎春个子高,架起喷粉器的喷头正好在棉花顶上平面向前,一喷四垄,轻车熟路地向前进行。我则不同,身材矮小,长势旺盛的棉花漫至我的脖颈,我的喷粉器喷筒头向上举着喷。500米长的地身来回一匝正好用完一桶药,我紧跟紧喷也赶不上袁迎春的速度。棉花叶子上的露水和身上的汗水,再掺上粘在身上的药粉,衬衣和大裤衩湿贴在身上,致使皮肤灼辣难忍。我个矮力薄强力支撑着,在袁迎春面前还不甘示弱。完成6装(每袋50斤)喷药任务,每人各挣15个工分。俩个人都像“湿小鸡”一样,咬着牙干到凌晨3点多。完工后把喷粉器往地头上一放,各自匆匆忙忙地拔了一些青草,铺在垄口沿上,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想,,,,,,
那一年,我们生产队的棉花,实现了亩产八十斤皮棉的好收成。
奋斗新时代,筑梦新征程。高科技催生新发展,时兴的无人机喷农药省时省力成本低,立体喷洒效果好。
往事如烟,当年的历练,成了我永恒的记忆。
2021.4.4
作者简介:马率芳,男,66岁,研究生学历,退休干部,现为广平作协会员,金秋文友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,《鹅城中医报》主编。
通讯地址:广平县金广源路中段广平中医院宣传科
联系方式:15188833616(微信同号)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