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新闻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其他>>banner新闻
土墙

时间:2020-11-15 19:28:22 来源:燕赵民声网_致力于燕赵百姓生活资讯传播! 责任编辑: 点击数:744

         (马芳)生在土屋内,长在土墙外。对土墙的思恋情结日趋浓重,我对土墙情有独钟。

        土墙起源于原始社会,当时的人们为了抵御野兽攻击而筑土巢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,土墙逐步成为人们的居住建筑。土墙的功能和作用,逐步多样化而显著。京府州县建城墙,乡村屯寨建寨墙,百姓居住建土屋。平原农村的宅室,一般是“三间土屋一架梁,宅院四周筑土墙,土厨土灶土茅房,土墙圈里猪牛羊”。

       几千年来,土墙见证了人间的喜怒哀乐、悲欢离合,见证了人生的生老病死,命终者告别土墙,离开土屋,而“入土为安”。男女婚庆时,土墙扮演着重要角色,人们用掺有麦秸或稻草的黄稀泥,把洞房内外,院墙门脸墙涂抹一遍,贴上大红的“喜”字,土墙院内的宴席上,摆满了佳肴美酒,宾客们尽情地推盏碰杯,猜拳行令,“一点滴、二门喜、三星照、四季财、五魁首、六合升、七在肚皮上、八爷八不出、酒进酒出、十再好舒服”。满院宾朋,嬉闹非凡。在唢呐声和鞭炮声中,新娘下轿“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夫妻互拜”后,新郎牵新娘,“洞房花烛夜”繁衍生息,一代又一代,香火衔接。

      土墙的建造,难度不算高,但绝对是个技术活。祖先们历经几千年实践和探索,积累了许多建造土墙的宝贵经验。建土墙的土质标准,两合土为好,沙土次之,粘土最差。建土墙的技术要领,前一天洇土,第二天捣翻1-3遍,期间掺些麦秸或稻草,以增加泥的拉力。专业的“钢叉手”娴熟匀称将泥块投出,垛墙手熟巧地接叉垛墙。土墙的种类很多,泥打墙、土坯墙、夹板墙等等。

       土墙平凡而又伟大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又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、绚丽多彩的土墙文化。著名的万里长城是举世无双的土墙杰作;福建省的土楼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;柏林的隔离墙成了社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“分水岭”;古都邯郸的“回车巷”演绎着赵国鼎盛、廉颇负荆请罪“将相和”的故事;安徽桐城清代礼部尚书张英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有何妨。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的题诗,成为“六尺巷”礼让之美谈;“破墙乱人推”“墙上草两边倒”“维敬一个人开条路,得罪一个人打堵墙”“隔墙有耳”“隔墙相望”“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基浅”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、戏剧“墙头记”等颜语、典故、口头禅,产生并流传于民间,源远流长,方兴未艾。

      土墙深沉而坚强。但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,对土墙都是灭顶之灾。常有的暴雨洪水对它自然摧毁;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,人们为了增加农业产量,把土墙当作肥源,对土墙大开杀戒,找“五土”(土墙、土屋、土厕、土炕、土灶)战役,对土墙展开了人为破坏;上世纪八十年代,对土墙的建筑性破坏又势如破竹,以“横扫千军如卷席”之势一发而不可收,土墙无助地被吞噬、消散、消失。土墙一统天下的局面迅速土崩瓦解,土墙“辉煌时代”已成为历史。

      砖墙代替土墙,土屋变楼房,“框架结构成为时尚,院墙抹水泥净亮。”如今,步入乡村很难寻找到土墙的踪影,也再闻不到土墙土味的泥香,土墙土味的气息使人久久回肠。零零后新生一代人,更不知土墙为何物。蓦然,激起我对土墙的回忆、留恋、惋惜、怀旧的情愫,情不自禁地为土墙呐喊。呼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因势利导,因村制宜,把仅剩的老土屋,改造成“农家乐”“农家食堂”“农家乐院”等旅游观光景点。让土屋土墙“古为今用”,留住土墙,留住乡愁,留住乡土风情,留存实景实物,留给后代子孙欣赏。让他们为土墙家族守候到天长地久,为五彩缤纷、阳光向上、充满希望的美丽乡村增光添彩。


分享到: